工信部:工业领域项目预计未来3年将拉动投资超过11万亿元

2024-10-15

10月14日,工信部传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工程的推进情况。王江平指出,为加速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将重点聚焦投资带动,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项目。

图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王江平透露,工信部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的批复和资金下达工作,确保已签约的1500亿元技术改造再贷款能够及时到位。同时,近期还向银行推荐了一批新的专项再贷款项目,以支持更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需求。此外,工信部还在提前谋划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旨在通过试点示范,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

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工信部正在组织工业领域的储备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据王江平介绍,目前工业领域在建和年内开工的项目大约有36000个,预计未来三年内将拉动投资超过11万亿元。这一庞大的投资规模,无疑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促消费、扩内需,帮扶企业拓展市场

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内需”的提问时,王江平表示,四季度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投资带动,继续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带动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

二是围绕扩大消费,组织优供给、促升级系列行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扩大内需。

三是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王江平特别强调了低空经济的重要性,表示将以低空产业生态构建为导向,支持空域资源较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空多场景的应用示范体系。通过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际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费新业态,以及拓展农林植保、巡视巡检、应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片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王江平在发布会上还透露,工信部将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这些新领域新赛道代表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为了支持这些新领域新赛道的发展,工信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聚焦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的智能工厂。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

二是加大对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工信部将发挥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围绕原子级制造、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相关企业和产业。通过提前布局和培育,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

推动独角兽企业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培育体系

在回答有关“独角兽企业”的问题时,王江平表示,近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这些独角兽企业主要来自于高端制造业、消费与零售、高新技术等领域,占比超过78%。去年新增的独角兽企业中,超过一半来自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

王江平强调,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既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也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推动支持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工信部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育机制和政策环境,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支持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和引导独角兽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更多的“独门绝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三是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发挥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围绕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独角兽企业。通过提前布局和培育,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推动独角兽企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图片

五是支持独角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展创新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独角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

发布会上,王江平还介绍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目前,我国已经涌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opyright © {{ curYear }} -苏州智而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苏ICP备202200044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1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