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如何实现更快增长?

2024-10-29

自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综合能源服务”一词至今约九年间,综合能源服务和能源数字化技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从最初的萌芽期跨入了今天的商业化推广期。


今天,综合能源服务的意涵愈加丰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技术应用愈发多元,数字化赋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实现精细化高效管理的效益持续显现。


但综合能源服务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和痛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凝聚更广泛的生态力量,群策群力,推动行业实现更快增长!


2024第三届中国综合能源服务暨能源数字化大会上,在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创新解决方案研究室主任张靖的主持下,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凝聚生态活力,实现更快增长”的高端对话。


参与对话的有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宇、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技术部主任周强、港华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振


图片

▲高端对话现场


数字化视角下,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模式探索


周强表示,数字化技术是综合能源服务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力量,数字化在综合能源领域里的应用,是一步一步走向高端的。最初可能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要求,例如建设一个能源管理平台去实现对能源的远程、集中的监控;随着对能源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字化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信息化、智能化,例如智能微电网可以通过发电预测和负荷预测,再通过电价信号来自动生成第二天的优化运行策略,从而实现电力的价值最大化。


王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数字化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建设。他指出,数字化的建设对综合能源至关重要,但是信息化的投入成本极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更需要大家久久为功,不断完善数字化能源体系。他还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闭门造车,无法形成一个体系,但是在能源数字化领域又必须拥有系统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数字化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建设。


张春雁认为,综合能源的根本要义是多能互补、多元协同,综合能源服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会产生新的技术、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可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这一切都最终都将体现在综合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低碳化发展。


李振从项目开发的角度发表了他对综合能源与数字化的看法。他表示数字化在项目开发和实施中的应用非常广阔,数字化技术对于综合能源投资方、运维方都有很大的助力。


张靖总结道,从整个“规建管运”流程来看,数字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字化建设社会价值很大,但同时它的经济价值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综合能源服务的创新发展趋势


高峰认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20个字完美阐述了综合能源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综合能源是面向用户的,包括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等,但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反向的综合能源服务,即向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服务,例如现在的虚拟电厂。


王永利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最核心的任务是为用户降成本、提能效,让用户获利就是让自己获利。因此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发展方向就是综合能源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把用户认为有价值的项目做好做精,逐渐去实现规模化发展。


张靖总结道,一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之后,就会把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聚集起来,反之则很难吸引优质资源,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综合能源服务规模化发展?


周强认为,数字化和规模化是有直接关系的,随着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数字化的成本会逐渐降低,数字化产生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他还提议综合能源服务商应该专注于某个场景,将一个场景做精做透,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案,加速在一个场景内形成规模化效应。


王宇以中央空调为例,阐述了数字化技术是如何助力综合能源服务规模化发展的。他指出,中央空调作为一种可调柔性负荷资源,约占建筑能源消耗的30%,具有很大的调节潜力。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那么中央空调就只是一种海量、零散的资源。但虚拟电厂的应用可以实现中央空调大规模的智慧调控,并使其与电网友好互动。


李振表示,现在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很多企业都更关注大医院、大学校、区域性的项目资源,反而忽略了一些公共机构、商场等的小项目。尽管小项目节能空间有限、资源秉性不高,但只要是对用户有价值的项目,就能促进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Copyright © {{ curYear }} -苏州智而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苏ICP备202200044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1072号